联系方式
电话:023-68252070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第4教学楼(咏修楼)
团学动态
新传院+“新传讲坛”第101讲开讲:超视距新闻传播
发布时间: 2018-12-27 11:29:5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beat365 本站原创

“新传讲坛”第101讲开讲:超视距新闻传播

11月22日晚,beat365官方网站“新传讲坛”第101讲在学院二楼报告厅(201)开讲。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经济社会部高级编辑蒋建科,讲座主题为“超视距新闻传播”。公司党委书记夏俊,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小玉、公司党委办公室信息督办科科长杜彬恒、研究生2018级全体员工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董小玉老师对本次讲座主讲人蒋建科老师做了详细介绍,并对蒋老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蒋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谈了自己员工时代在校报的经历,他当时在校报发的一篇短消息,受到学校的重视,从而避免了隐藏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在那个时候,他萌生了做记者的想法,并意识到做一名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专业所学去发现问题,并做好及时的预报工作。

 

接下来,蒋老师把话题引到本次讲座的主题——“超视距新闻”。从概念上讲,超视距新闻也叫超视野新闻、预防新闻、预警新闻、隐形新闻等,是目前使用的采访工具和视野暂时看不到的新闻,这种新闻已经以隐形的形式发生,且不久就会以显性新闻的形式展现出来。蒋老师从时间、空间、社会效果、采写程序等方面介绍了超视距新闻的基本特征,如可预见性、影响力持久等。

在作用上,超视距新闻可以帮助记者争取到宝贵的预先采访机会,这里蒋老师用了两个案例来讲述。神舟五号返回舱即将着陆时,其他记者在焦急等待着陆现场播报新闻,蒋老师却做到提前一天发稿:《明日天气有利于着陆》。记者们因不能及时报道宇航员着陆后进食情况而着急,他却发稿:《对宇航员来说,空气比食物更重要》,巧妙运用超视距新闻原理,提前一天发布独家新闻。

 

那么,“超视距新闻在哪里?”如何去发现呢?蒋老师认为超视距新闻在办公桌上,在闲聊中,在图书馆里,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告诫同学们要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敏感度,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去发现新闻。随后,蒋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超视距新闻的挖掘方法和写作原则。超视距挖掘方法有长期跟踪法、知识预测法、中心工作法、需求调查法、热点搜索法、盲点扫除法等,超视距新闻的写作需要“十大能力”,即政策理解能力,文字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测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核心。他鼓励员工在学校期间多学知识,多学方法多思考,并大胆求证,敢于创新。

讲座结束后,在现场提问环节,有同学向他提问超视距新闻的使用范围会不会只局限于像农业科技方面这样相对比较容易预测的领域,在人文领域方面是否同样适用?针对此问题,蒋老师认为人文学科同样是一种科学,都有规律可循,都可以用超视距新闻的方法去做。还有同学提问人民日报是如何在众媒体的竞争环境下仍然具有前瞻性可以吸引读者,蒋老师结合人民日报的融媒体情况和一些典型的例子做了回答。

供稿:潘方米 供图:罗泽洪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第4教学楼(咏修楼)   邮编:400715